家族财富传承在华人社会的發展: 一片有待發掘的广袤蔚蓝海洋 by 甘逸骅

前言

 

   在商业世界当中,一个尚未被广泛认识与接受的领域,到底是否值得关注甚至参与,得看它未被关注的理由,并且预判它發展的可能性。在金融服务方面,家族财富传承就是如此的一个领域,尤其对华人而言,代与代之间的传承本来就敏感,这个来自西方的观念能否逐渐为华人社会所接受?还是传承一事终究与东方文化格格不入?

 

   传统上,华人社会尊重长者,子女应对父母尽孝道,在文化的表现上就避谈长辈身后事,更忌讳讨论遗产的处理。相对地,财富传承在西方盛行已数百年,西方人认为上一代对有形财富的及早安排,以及无形财富的传递,就是对下一代最好的照顾,也是家族与企业得以永续發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原本属于西方思维的财富传承观念,也慢慢向东方延伸,并逐渐在华人社会被提出与看见。

 

   此处所说的华人社会,包括了中国大陆、臺湾、港澳、新加坡,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社群,除了建立在种族的基础上,这些华人社会的关係网络相互连结,关係紧密,文化与思想接近,对于代际之间的关係概念也雷同。原本对于传承观念抱持保守态度的华人社会,如果能够逐渐接受此概念,对于金融服务产业来说,可说是一个亟待开發与充满机会的「蓝海」市场。无论是对学术研究、金融实务操作、企业领导人而言,财富传承在华人社会的發展,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广阔的「蓝海」领域、市场、载体。

 

华人社会的特质

 

   本文之所以特别将上述国家与地区看成是一个广大的市场与机会,是因为华人社会共享相似的文化背景,企业文化也接近,再加上相互之间产业的高度互补,各地华人互动频繁。未来在推动财富传承观念上,各地合作机会空间也大。而这些国家与地区又围绕着西太平洋的南海,刚好也是一个广袤的蔚蓝海洋。

 

   华人社会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企业型态,华人信任血缘关係,习惯将企业传承给下一代,形成家族企业。事实上,整个亚太地区85%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这个地区的资产也多来自家族企业。虽然当前的主流管理思潮对于家族企业有所批判,认为对企业的永续發展不利,例如太过重亲情,缺制度;也重上下关係,以致沟通不易;同时,第一代放权不放手,造成决策不清的情形。但事实上,家族企业更容易重视核心价值,因此更重长期利益,也重视对社会的回馈。因此,东西方有不少的百年甚至千年家族企业,例如MorganRockefellerRothschild、日本金刚组、法师旅馆等。只是,华人的家族企业需要更制度化的设计与安排,将家族企业的资产、企业、价值做永续性的传承。所以,家族企业是财富传承概念在华人社会發扬的重要载体

 

   除了相似之处,华人各个社会在传承上也有不同的特性。由于各社会的经济發展时间先后有差异,企业家第一代的主流年龄有所不同,例如中国大陆的企一代、富一代年龄可能以五六十岁为主,臺湾的第一代有些都已达七八十岁,自然会影响到各社会对于财富传承的需求程度与型式。另外,家庭型态不同也有影响,像是中国长期採行一胎制,对于家族概念的理解可能就与其他华人社会有所不同。上述无论是相似或是相异的属性,财富传承在各华人社会都是极具开發濳力的领域。

 

财富传承 — 一个广袤的「蓝海」

 

   相较于财富传承,传统的财富管理是一个广为人知但也非常竞争的「红海」领域。我们将此两者做一比较,就知道财富传承是一个相对「蓝海」的市场。财富管理包含众多产品与工具,但相当制式,要了解一个理财产品好不好,是否适合客户,较侧重理性分析,以及其以往表现,对客户而言可谓「一体适用」,很难真正的「量身定做」,更遑论保值、增值的确保。财富传承面对的是一个个属性完全不同的家族与企业家,每个个案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包括不同的家庭型态、资产结构、企业特性,为维持家族与企业的永续性發展,每个家庭或家族都需要独特的财富传承完整方案(total solution)。因此,财富传承的核心议题是人性,是很感性的诉求,家族财富传承的架构能否成功,建立在专家与企业家双方的信任。

 

   为了真正能够延续第一代创业与创富的成就,理想的财富传承绝对不止于单纯的资产传承,而是广泛的包含了有形与无形的财富,而且无形财富有时比有形资产对家族的永续發展更具关键影响力。一般对财富传承的瞭解,仅集中在包括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资金、股票、债券、外汇、房地产、天然资源,对于家族金融资本的传承,就特别强调财富的增值、保值与保全,并且以最小的成本与最低的减损,将这些资本传给后代。另外,对于创业家而言,企业的传承也很重要,因此,家族所拥有、经营或参与管理的核心企业如何能以数位化、优化、转型、购併、员工激励制度、人力资源培育等等方式,顺利传承给下一代,也是一个难题。

 

然而,家族财富传承最困难的部分,也是造成所谓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是多数人忽略了无形财富的传承,也就是创业第一代所创建的家族文化、价值观、家族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传承。企业家创业的开拓型个性,简约的消费习惯,以及回馈社会的道德责任,常常在传承过程中被稀释、打折,甚至荡然无存。再加上第一代的人脉网络与社会声望更难泽被后代,就使得如何培养下一代的接续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在家族财富传承的工具方面,一般相当重视「刚性」工具的组合与设立,例如家族办公室、家族信託、保险金信託、闭锁型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但「柔性」工具对家族财富传承成败同样重要,家族治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柔性工具,这包括了具法律效力的正式治理,其中,股权管理工具包含了投资公司、闭锁式公司、私益信託、公益信託与基金会,财富分配方式则包含了遗嘱、信託、家族宪章等,正式治理也包括了家族成员与企业间关係。至于在非正式治理上,如何凝聚家族成员情感与培养家族成员使命感,虽然看起来非外人所能干涉,但如果亦能融入传承的架构当中,予以适切的制度化,则能有效提升财富传承的成功机率。

 

总结

 

整体看来,源自于西方的财富传承概念当前在各个华人社会的發展,大致仍处于「启动」的初级阶段。由于亚洲国家逐渐摆脱贫穷,进入到快速开發的关键时期,华人又掌握了亚洲经济發展的命脉,因此华人社会的财富得以快速累积,上一代的企业家也到了交班的时刻。创业与创富的第一代有更多机会开始接触高度制度化的财富传承观念,而很多在西方受教育的第二代更直接学习了现代传承的思维。但无论是观念的推广者或是落地的执行者,对于财富传承还是初探阶段,华人社会对家族正式治理仍未臻完善,有待在理论层次与实践架构上持续强化。

 

2020年新冠病毒的全球危机,让华人社会的企业家更感到「黑天鹅」的高度不确定性,面对未来可能层出不穷的突發危机,华人的不安全感更重。为了个人、家人与家族的可持续性發展,以及保护有形与无形财富,各地华人社会势将更为看重家族财富传承,未来五至十年很可能是华人财富传承加速發展的黄金年代。

 

为开展与加速财富传承在华人社会的落地生根,各个华人社会可在财富传承方面截长补短,加强合作。在相关观念的建立与推广上,华人社会的文化背景类似,但各国与地区又有因法律系统、税务制度与金融工具差异造成的地方化特质,所以我们可以强化在各华人社会财富传承个案的研究。而在实际架构的操作上,各华人社会又有消费市场、金融体系、金融工具、研發等不同的强项,如果运用得宜,可谓高度互补。展望未来,这片广袤的蔚蓝海洋值得我们共同探索与开發。